~~腸病毒預防宣導~~

 

腸病毒」是一大類病毒的總稱,包括有「小兒麻痺病毒」、「克沙奇(Coxsakie) 」、「伊科(Echo) 」,及一般腸病毒三大項,因為這些病毒都是可經由腸道引起感染,所以在學術上統稱之為腸病毒,因為小兒麻痺在經過了多年的預防注射努力防治之後,問題已經很少了,現在的問題是小兒麻痺以外的這些腸病毒。這些腸病毒下面又可以再分為大約有七十多型,國內所流行的腸病毒,大多以克沙奇病毒稱之,因為手口足病以克沙奇病毒最常見。不同型的腸病毒引起的疾病種類也有些不同,包括手口足病、咽峽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流行性結膜炎、心肌炎等。

因為有些不同的病毒也會引起相同的症狀,故手口足病這類的病症可能在同一人身上發作幾次。腸病毒對嬰幼兒的威脅最大,大約有百分之七十八的死亡者年齡小於三歲以下。如果是嬰幼兒的感染,則多半是家長或哥哥、姐姐由外面帶回來的,再經用飛沫或接觸傳給嬰幼兒。所以家人回家時一定要洗手。當然、也可以經由咳嗽、打噴嚏傳給小寶寶,所以家人有症狀時要帶口罩。有些玩具,尤其是抱著的絨毛玩具,因為與寶寶的口嘴接觸較多,也是傳染的一大來源。

一般而言,如果感染到。在沒有發病前的前幾天就有傳染性了,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們存在,其腸道內病毒持續排出的時間可達數週之久。一般而言,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。在家庭中及人群密集的地方很容易造成傳染。如果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小小朋友感染,則家中第二病例的感染,其病情會較嚴重,因為感染病毒的量較多。另外,在流行期甚至可以由各種污水中分離出病毒。

(1)、腸病毒的症狀

大約感染病毒之後二至十天以後才信出現症狀,大多數人的症狀不重。

標準的症狀是口腔的後部、手「掌」、腳「掌」出現水泡、潰爛,在膝蓋與臀部也時常看得到相同的水泡所以常稱了為「手足口症」。

如果只有口腔「後半部」出現水泡,其它地方沒有,則稱為「咽峽炎」。最明顯的症狀是喉嚨很疼,不敢吃東西,口水變多,同時也可能有高燒,平均七天會痊癒。

有的小朋友也可能不出現標準的手足口症或咽峽炎,只有一般的感冒發燒症狀,但是在發燒退了以後,皮膚會出現類似長痱子一樣,以軀幹為主的全身性紅疹,醫學上稱之為「熱性疹症(febrile exanthematous disease)」。

是如果合併有「昏睡」、「抽筋」、「嘔吐」等症狀則要住院處理而且可能有危險性,因為可以合併出現無菌性腦炎、肺炎、心肌炎、心包膜炎及麻痺等併發症。其它的危險因子還包括有:發高燒超過三天,血糖超過15Omg/dl,以及出現四肢無力的症狀等,都要特別注意。

腸病毒所引起的咽峽炎與另一種病「皰疹性齒齦舌炎(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)」甚為相似,但是「皰疹性齒齦舌炎」的潰爛位置是在口腔「前半部」,一樣會疼痛、流口水,但是不是腸病毒造成的。 

(2)、如何預防腸病毒 

腸病毒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,需特別注意將感染者隔離照顧,也必須特別小心發病二週後,咽喉的病毒排出量大量減少,透過口鼻分泌物、飛沫、接觸等途徑傳染的危險性降低,但仍應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傳染,同時因感染者排出之糞便仍有病毒存在,因此仍須注意預防腸胃道之感染,養成時時正確洗手等衛生習慣。 

所以腸病毒的預防重點: 

一、增強個人抵抗力注意均衡的飲食、營養、運動

二、注意輊環境衛生,加強環境清潔,保持空氣流通,避免空氣感染。

三、加強洗手、尤其是飯前洗手。

        正確的洗手方面,先後次序分別是: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;擦上肥皂或洗手液;兩手心互相摩擦;兩手從手背、手指、手掌再到手背仔細搓揉;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;用清水將雙手洗淨,關水前,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;用乾淨的紙巾或烘乾機將手擦乾、烘乾,如此才能確保將雙手洗淨。平均以肥皂及清水洗手十五秒至三十秒,就能夠消除九成以上的各種細菌,洗手時,應該要特別注意到大拇指、指尖及指縫等處,家長教子女洗手時,千萬不要遺漏這些地方,即使多花幾秒鐘,也要把雙手洗乾淨。

四、若家中人員有可能在任何環境中彼感染到時,回家一定要洗手、載口罩,不要抱小寶寶。有小朋友被感染到時不要去學校,並及早找醫生治療。

        腸病毒日前並沒有甚麼特效葯可以治療,所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預防。

(3)、口腔潰瘍的處理 

腸病毒造成的手口手病、咽峽炎等在症狀上最常見的困擾是口腔潰瘍處很痛,痛到不敢吃東西、也不敢喝水。基本的處理原則是盡量給他一些涼一點,軟一點的食物吃,例如牛奶、稀飯。在國外,醫生就時常建議家長給小朋友吃冰淇林,國內的傳統觀念覺得吃冰的不好,事實上是沒有影響。 醫生也時常會給小朋友一些局部用於口內的止痛葯水或「口內膏」,以暫時減少吃東西時的疼痛,這些都是可以採用的方法。任何造成口腔疼痛的病,都可以用以上的方法止痛,例如口唇跌倒造成外傷,齒齦及舌頭的潰瘍發炎(小朋友常見的「齒齦舌炎」)等。

 

~一歲以下嬰兒勿食蜂蜜~ 

 勿餵食嬰兒蜂蜜,以避免肉毒桿菌中毒

一、肉毒桿菌之特性?

      1.革蘭氏陽性桿菌,屬厭氧菌

      2.適合生長的PH值為4.6~9.0

      3.適合生長的溫度為25~42度

      4.會產生神經性毒素,該毒素不耐熱,100度加熱10分鐘即可破壞

二、為什麼嬰兒吃蜂蜜會造成肉毒桿菌中毒?

      因蜂蜜偶含肉毒桿菌芽孢,而一歲以下嬰兒,因免疫系統及腸道叢

      菌尚未發展健全,且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,如嬰兒食用

      含肉毒桿菌芽孢之蜂蜜,肉毒桿菌孢子就有可能於腸道中生長, 

      產生毒素而造成中毒.

三、肉毒桿菌中毒症狀?

      早期發病症狀包括疲倦,眩暈,食欲不振,腹瀉,腹痛及嘔吐等症狀.

      神經性症狀通常於12~36小時間出現, 但亦有數天後才發 

      生,會造成視力模糊或複視,眼皮下垂,瞳孔放大或無光反射, 顏面

      神經麻痺,唾液分泌障礙,口乾,吞嚥困難,言語困難及四肢麻痺等,

      嚴重時會因呼吸障礙而死亡.給予適當的呼吸系統照護及抗毒素

      治療,死亡率可降低至7%以下.

四、嬰兒肉毒桿菌中毒之危險性?

      嬰兒肉毒桿菌中毒藥給予支持性照顧,不可注射抗毒素以免造成

      過敏之危險,故相對於成人,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危險性較高.

五、防治嬰兒肉毒桿菌中毒之方法?

      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, 應避免餵食蜂蜜.